风、光等新能源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呈现供电不稳定的弊端。而储能系能有利于平滑风、光等新生能源输出,提高新能源电力并网消纳水平。而随着风、光伏市场的火热,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储能行业今年来连续获得政策扶持,今日,据科技部网站消息,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其中提出,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致力于在国家和行业层面构建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平台。联盟立足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紧扣新型储能重大共性问题,在政府指导下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合作、发展和技术共同体,加快实现新型储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政府决策咨询,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国内储能电站市场受到政策催化,经济性显著提升,下半年储能装机进度有望提速。国内储能电站快速放量,2025年市场空间近50GWh,带来370亿电池空间和52亿变流器空间。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集成商-运营商三大环节,价值量大、储能业务占比高的环节有望受益。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处于高温预警状态,更使不少地区用电负荷创下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地加速建设虚拟电厂调控用电负荷,这一新型储能模式的进一步落地,推动着储能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在新型储能可以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虚拟电厂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商业模式,将开启发展加速度。
2021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储能政策接踵而来,涉及市场交易规则、电价机制、直接资金补贴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即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储能等服务型电力业务会迎来高速增长,‘峰谷价差’的逐渐拉大,更加利于储能行业发展,提高了储能服务的经济性和收益率。新型储能系统的春天已来,未来的资本市场也会迎来更多的储能行业主体。
就全国各地而言,截至2022年7月,青海、甘肃、山东、浙江、内蒙古等地区都明确提出储能“十四五”规划。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GW,2021年当年新增装机10.5GW,接近此前4年的新增装机总量,同比增长220%;预计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可达35.5GW-55.9GW。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午后异动】众里寻他千百度,无限风光在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