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融资、政策扶持、技术突破等多维度催化下,2025年至今人形机器人迎来新拐点,持续为国产化进程注入动能。
国产龙头企业逐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有望切入快速成长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人形机器人也从“概念探索”向“场景落地”加速迈进。
一、特斯拉锚定人形机器人目标,新机性能再升级
海外头部企业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特斯拉近期动作尤为瞩目。其董事会向CEO埃隆・马斯克提出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这一美国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将股权激励解锁与机器人业务深度绑定——要求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同时明确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需超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此外,特斯拉还于社交账号展示新版本人形机器人样机,机身采用金色涂装,手部设计更贴近人类形态,操作精细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彰显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决心,特斯拉也被业内视为该赛道最重要的主机厂商之一。
二、宇树科技开源架构,降低通用机器人学习门槛
9月15日宇树科技宣布开源UnifoLM-WMA-0架构。该架构可跨多类机器人本体,专为通用机器人学习设计,核心优势在于内置能理解“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
这一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等通用机器人的学习与开发门槛,帮助机器人更精准地感知环境、执行动作,推动其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高阶智能进化,为行业技术迭代提供关键支撑。
国元证券表示:
特斯拉的股权激励方案充分体现其对人形机器人业务的长期投入决心,结合新机性能升级,特斯拉将持续引领行业方向。
上海证券表示: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催化密集,入局者显著增多——国内华为、字节跳动、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与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1X、Figure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叠加DeepSeek等AI公司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的路径更清晰,行业已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且切入工业场景成为国内外共识,商业化落地趋势明确。
三、产业链核心:上游零部件占七成成本
人形机器人对核心部件的精度、稳定性要求更高,上游零部件成为决定行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在人形机器人上游产业链中,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总成本的70%,是价值量最高的领域。
这三大部件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响应速度与可靠性,也是当前国产企业需重点突破的核心赛道,其技术成熟度将直接决定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国产化率与国际竞争力。
四、市场需求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1)智平方成功签下近5亿元人形机器人大单,将推动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行业,填补该领域高端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缺口;
(2)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联手拿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亿元服务订单。
随着2027年规模化发展目标的临近,这场“人机共融”的产业革命已箭在弦上,未来既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更要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成为赋能新型工业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哦?拐点!上游3大核心零件占大头:①减速器②控制系统③伺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