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稀土资源的战略管控持续升级。2025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七类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并非临时决策,而是多年来规范产业发展的必然延伸。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建立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从开采到出口实现“一物一码”可追溯。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法治化、透明化管理,将稀土资源应用于合法民用领域,同时提升中国在全球稀土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
在出口管理上,中国采取“精准管控+绿色通道”策略。一方面,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稀土物项严格审批;另一方面,为宝马、大众等国际车企开通供应通行证,向通用、福特等美国企业发放临时出口许可,既维护战略利益,又保障产业链稳定。这种“刚柔并济”的政策框架,既遏制了无序竞争,也为合规企业创造了更健康的市场环境。
上半年稀土市场呈现典型的V型反转态势。年初受上游原料供应收紧及政策刺激影响,氧化镨钕等核心产品价格快速攀升;二季度虽因国际局势扰动短暂回调,但随着政策明朗化和下游需求释放,价格再度走强。这一波动背后,是多重关键事件的叠加效应:
1. 龙头企业业绩爆发式增长
中国最大稀土供应商北方稀土7月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8倍,扣非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55倍以上。这一业绩不仅得益于生产体系优化和产销量提升,更直接反映了稀土价格回暖带来的利润弹性。其子公司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公司订单饱满,对后市价格持乐观态度。
2. 缅甸供应收缩加剧国内紧张
作为中国第一大稀土进口来源国,缅甸因政局动荡和封关影响,2025年进口量预计较前两年大幅下滑。国君证券报告指出,若扰动持续,缅甸对国内中重稀土矿的补充将不及预期,进一步放大价格上涨压力。这种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倒逼国内企业加速资源整合与技术替代。
3. 资本市场提前捕捉复苏信号
上半年稀土永磁板块指数累计涨幅显著跑赢大盘,广晟有色、科恒股份等个股涨幅超过80%,板块内形成普涨格局。这种市场热度不仅源于短期价格波动,更反映了投资者对行业长期逻辑的重新认知——从周期性资源向战略材料的价值跃迁。
招商金属在深度报告中指出,随着新能源车、风电、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爆发,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全球总需求预计到2027年将达2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超20%。其中,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可能带来年复合增长率150%的新增需求,成为板块长期增长的“超级变量”。
在供需格局上,国君证券测算,若缅甸供应低于预期,氧化镨钕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价格上涨弹性显著增强。中信建投则指出,参考锗、镓等金属出口管制后的价格走势,稀土出口政策优化可能助推国内价格锚定海外高价,形成新的上涨动能。
技术突破进一步强化了行业信心。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利用机器学习优化稀土永磁材料设计,成功开发出高丰度稀土替代方案,在降低成本30%以上的同时保留86%的磁性能,为缓解重稀土依赖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技术突围”正在重塑全球稀土永磁的竞争格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板块集体涨停!稀土永磁“磁”力十足!